<track id="f0s99"></track><track id="f0s99"></track>
      <table id="f0s99"></table>
      <track id="f0s99"></track>
      <pre id="f0s99"><label id="f0s99"><menu id="f0s99"></menu></label></pre>
    1. ?

      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品讀 > 唐詩精選 >

      唐朝邊塞詩人及代表作賞析-唐之韻視頻解說詞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panayanon.com    發布時間:2013-03-17 16:09
      邊塞詩人中最有代表性的詩人是高適和岑參,后世合稱高岑。
          高適的性格和李白有些相近,很有相些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氣派。他在《別韋參軍》中說自己“二十解書劍,西游長安城,舉頭望君門,屈摜取公卿”。盛唐即是出狂人的時代,自然不會只出李白一個。他才氣沒有李白大,但有實際政治才干。整個唐代,大詩人中政治才干最出色的,官職做得最大的就數高適。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搶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

          迤碣石間。校尉羽出飛瀚海,單于烈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士,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

          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

          辛勤久,玉箸應啼加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庭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

          憶李將軍!”

          《燕行歌》寫妻子思念出征在外的丈夫,是從三國時期以后人人套用的老詩題。高適這一首雖然也還是寫了“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但沖破了這一傳統題材的限制,從戰士出征時的心態、戰事的緊急、戰爭的殘酷、到軍中甘樂不均、征人思歸與對和平的向往等等,都一環扣一環組織在一起。這首詩就像用打擊樂器伴奏的進行曲,節奏強勁而雙沉著,聲勢浩大,使人聽了由不得會精神振奮起來。

          高適擅長寫七言古詩,氣勢壯闊,開合動蕩,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他的七絕不多,但有幾首也能于小中見大,具有豐富的內蘊,境界高遠。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詩人先極力渲染分手時環境的殘淡凄涼:黃云千里,白日昏暗,北風吹雪,大雁南歸。在這各氣候中與朋友分手,心情自然更覺沉重。但第三、四句突然一振,在這暗淡的天幕上劃出一道亮色,使氣氛一下變得輕松了。這正顯示出盛唐人開闊的胸襟氣度。“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與王勃的“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更多出幾分豪邁,多出幾分自信。

        

          岑參是盛唐最典型的邊塞詩人,在八世紀五十年代,他曾經兩次出塞,在新疆前后呆了六年。他邊塞詩的特點,我們應當從兩個方面去把握。第一,他是一個好奇的人,正如杜甫說的“岑參兄弟皆好奇”(《美陵行》)。早年他喜歡從出人意表的角度去發現詩。有了邊塞生活的體驗以后,他的好奇天性也拓開了一個新的天地。第二,岑參詩中的一股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慨,這也是其他邊塞詩人所無法比擬的。他贊嘆別人“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他自己就是這樣作為戎裝的少年英雄馳騁在西北戰場上的。他出塞時,才三十出頭,正是充滿銳氣的年齡。王昌齡、高適等年稍長的詩人,隨著開元盛世的逐漸萎縮,朝政的日益腐敗,已經開始認識到戰爭的殘酷和非正義性的一面時,岑參卻還在戰陣上高呼馳騁顯示英雄氣慨。這種心態和思想境界,就使他的詩和高適有較明顯的區別。高適觀察比較深入,更多的看到戰士的艱苦,因而詩的色彩要淡一些。岑參則用綺麗的筆調來凸顯西北地區冰天,雪地,火山,熱海的異域風光,歌頌保衛邊疆的戰爭,歌頌將士們不屈不撓,立功報國的豪情壯志,有一種感人的奇情異彩。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茫茫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弋相拔,風頭如刀

          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鏵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

          車師西門佇獻捷。

          詩寫“漢家大將西出師”,在“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的惡劣氣候中行軍。光從這種氣氛的渲染就能使人感覺到,這是一支不可戰勝的鐵軍,所以詩人信心十足地斷定,“虜騎聞之應膽懾”因而要在“車師西門佇獻捷”。這種百折不撓的戰斗精神,在其他邊塞詩人的詩里很難找到的。

          《白雪歌送武判關歸京》是詩人又一重要作品。這首詩,一開始就使人感到新奇。“胡天八月即飛雪”,按常情說,這種氣候應當使人感到“愁云慘淡萬里凝”才對。然而,作為盛唐時期一個好奇的年輕人,岑參卻忽發奇想,認為壓在枝頭上的不是雪,而是盛開的梨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兩句至今還經常有人引用的詩句往這里一擱,就使陰暗的天空突然有了亮色,空氣突然變暖了,從而也奠定了全詩豪邁樂觀的基調。“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展現出一派異域情調。詩人眼尖,還特別注意到轅門上面那高擎的紅旗,色彩對比是那么強烈。紅旗應當是在風中飄動的,只不過偶然風停了,才垂掛著不動。這一特殊情況使詩人又設想入奇:似乎不是風逼著旗子一動也不動地展開,而是旗子凍僵了大風也吹不動。由于用好奇的目光來取景,用入奇的筆調來繪景,就使非常平常的送別場面,被描繪的那么綺麗豪放,使人百讀不厭:

          “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

           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

           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

           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還應當提一提也以寫古詩著名的崔顥。有人甚至說,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也就是八世紀上半葉,知名度最高的詩人就數他和王維。這至少說明他在當時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高山代郡東接燕,雁門胡人家近邊。解放胡鷹逐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山頭野火寒多燒,雨里孤峰濕作煙。聞道遼西無戰斗,時時醉向酒家眠”。(《雁門胡人歌》)這首詩寫邊地少數民族好勇尚武,粗獷豪邁的精神面貌,真是有聲有色。不過,他的名字是和《黃鶴樓》這首不朽的七律詩聯系在一起的,還不如徑直來讀這首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

          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相關閱讀

      品讀經典之唐代送別詩三首
      品讀王維的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的古詩視頻朗讀賞析
      白居易《賦得草原送別》原文分析品讀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原文品讀
      孟浩然的詩集品讀賞析

      有幫助
      (4)
      ------分隔線----------------------------
      ? 久久一二三区波多野结衣无码
        <track id="f0s99"></track><track id="f0s99"></track>
        <table id="f0s99"></table>
        <track id="f0s99"></track>
        <pre id="f0s99"><label id="f0s99"><menu id="f0s99"></menu></label></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