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讀《西塞山懷古》劉禹錫【唐】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注解】 ?、盼魅剑何挥诮窈笔↑S石市西塞山區,一名道士洑磯。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劉禹錫自夔州調往和州(今安徽和縣)任刺史。他在赴任途中,經過西塞山時寫了這首詩?!?br /> (2)金陵:吳國都城。 【韻譯】 西晉時的樓船自成都東下,金陵帝王瑞氣全都黯然收煞。 吳國千尋鐵鏈也被燒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頭懸掛。 人間有幾回興亡的傷心往事,高山依舊枕著寒流沒有變化。 從此四海為家過著太平日子,故壘蕭條長滿蘆荻秋風颯颯。 【詩文解釋】 王濬率領高大的戰船,順江而下,討伐東吳,金陵城中的士氣黯然消失。千丈的鐵鏈沉入江底,一片投降的旗子掛在石頭城上。人生中有幾回傷感往事,山形依然沒有改變,枕靠在長江上。從今以后天下統一,舊日的堡壘在一片蘆荻草中顯得凄涼蕭瑟。 【詞語解釋】 金陵:今江蘇南京。 石頭:指石頭城、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清涼山。 【詩文賞析】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東面的長江邊,形勢險峻,是六朝有名的軍事要塞。長慶四年(八二四年)劉禹錫由夔州刺史調任和州刺史,沿江東下,途經西塞山,即景抒懷,寫下此詩。詩人講述了建都金陵的幾個朝代的興亡,希望喚起人們的注意,吸取往日的教訓,表現出詩人對國家的赤誠忠心。全詩借古喻今,沉郁感傷,但繁簡得當,直點現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