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趙師秀 不作封侯念,悠然遠世紛。 惟應種瓜事,猶被讀書分。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 吾生嫌已老,學圃未如君。 【注釋】 (1)薛氏瓜廬:薛氏,指薛師石,字景石,永嘉人,隱居在會昌湖西,名其室為“瓜廬”,因號瓜廬翁,有《瓜廬詩》一卷行世。他與“四靈”趙師秀等人過從甚密,常以詩相唱和。 (2)封侯:指出仕做官?!妒酚?middot;蕭相國世家》載:漢初有個人叫召平,秦時曾為東陵侯,秦亡不仕,種瓜于長安西門外,世稱青門瓜。這里暗用此典故。 (3)學圃:學習種蔬菜。語出《論語·子路》:“樊遲請學稼,子日: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君:指薛師石。 【賞析】 “永嘉四靈”(徐璣、徐照、趙師秀、翁卷)推尊晚唐詩人賈島、姚合,最下功夫模仿賈、姚的五律,詩風錘煉精致,清苦平和,往往是首尾兩聯切題,中間兩聯寫景,形成了一種比較固定的模式。他們的生活閱歷不深廣,才情枯窘,作品的意境狹窄。趙師秀這首《薛氏瓜廬》,是永嘉四靈五律詩的優秀作品,既有上述的共同特色,又有趙師秀個人的作風。 此詩抒寫對友人隱居不仕的高情逸致的欽慕。首聯寫友人不追求功名利祿,遠離塵世的紛爭。落筆平穩、簡潔。“悠然”二字頗能傳達友人清高脫俗的胸襟性情。 頷聯說友人忙于種瓜,還要分出時間來讀書,表現友人半耕半讀的隱居生活。語本陶淵明《讀山海經》“既耕且已種,時還讀我書”。但“唯應”、“猶被”兩個虛詞上下呼應,透出友人耕讀之“忙”,并借此耕讀之忙加深一層渲染其不慕利祿超然遺世的閑情,與陶淵明原句單寫耕讀的從容閑適有別?;们叭嗽娋涠⑷胄乱?,正是趙師秀之所長。 頸聯寫友人瓜廬四周的湖山景色,表現當地的地理環境和景色特點準確貼切、生動如畫、充滿野趣、令人神往,與友人超然世外的隱士情懷十分諧合,語言平淡而有味,對仗工整而自然,確是錘煉卻不見斧鑿痕的佳句。頸聯寫薛氏瓜廬四周優美的湖山景色,表現當地的地理環境和景色特點,烘托了薛氏超然世外的隱士情懷。語言平淡而有味,對仗工整而自然,描繪準確貼切,生動如畫,充滿野趣,令人神往。其實這兩句也是點化前人詩句而成。據元人方回說,此聯本樂天(白居易)仄韻古詩“人家半在船,野水多于地”(《瀛奎律髓匯評》卷三五)。又,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一九說是化用姚合《送宋慎言》“驛路多連水,州城半在云”語意。但平心而論,趙師秀這一聯,意象更生動、優美,詩味更濃,用語也更工致,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兩聯詩表明,在永嘉四靈中,趙師秀最擅長吸取江西詩派“奪胎換骨”、“點鐵成金”的詩法來豐富自己的創作。 歷代詩論家對趙師秀此詩特別是“野水”“春山”一聯頗為贊賞。例如,清代紀昀說:“此首氣韻渾雅,猶近中唐,不但五六佳也。”(《瀛奎律髓匯評》卷三五)近代陳衍也說:“五六何減石屏(戴復古)‘(春水)渡傍渡’、‘(夕陽)山外山’耶?上句似乎過之。”(《宋詩精華錄》卷四) (陶文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