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漢江之水浩蕩寬廣,不能讓我游泳渡河。漢江之水漫漫長流,不能讓我坐木筏渡江。 [出自] 春秋 《詩經·周南·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釋: 休思:休思。休:止息也;思:語氣助詞,沒有實義。 漢:指漢水。 游女:在漢水岸上出游的女子。 江:指長江。 永:水流很長。 方:渡河的木排。這里指乘筏渡河。 翹翹:眾也,秀起之貌。 錯薪:雜亂的柴草。 楚:雜薪之中尤翹翹者 秣(mò):喂馬。 蔞(lóu):草名,即蔞蒿。 譯文1: 南有大樹枝葉高,樹下行人休憩少。漢江有個漫游女,想要追求只徒勞。 浩浩漢江多寬廣,不能泅渡空惆悵。滾滾漢江多漫長,不能擺渡空憂傷。 雜樹叢生長得高,砍柴就要砍荊條。那個女子如嫁我,快將轅馬喂個飽。 浩浩漢江多寬廣,不能泅渡空惆悵。滾滾漢江多漫長,不能擺渡空憂傷。 雜草叢生亂縱橫,割下蔞蒿作柴薪。那個女子如嫁我,快飼馬駒駕車迎。 浩浩漢江多寬廣,不能泅渡空惆悵。滾滾漢江多漫長,不能擺渡空憂傷。 譯文2: 南山喬木大又高,樹下不可歇陰涼。漢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不可能。 漢江滔滔寬又廣,想要渡過不可能。江水悠悠長又長,乘筏渡過不可能。 柴草叢叢錯雜生,用刀割取那荊條。姑娘就要出嫁了,趕快喂飽她的馬。 漢江滔滔寬又廣,想要渡過不可能。江水悠悠長又長,乘筏渡過不可能。 柴草叢叢錯雜生,用刀割取那蔞蒿。姑娘就要出嫁了,趕快喂飽小馬駒。 漢江滔滔寬又廣,想要渡過不可能。江水悠悠長又長,乘筏渡過不可能。 譯文3: 南方有喬木高大無蔭,不能在樹下休息;漢水一帶有美麗溫婉的女子,可遇而不可求。 漢水的廣闊無垠,以致于不可橫渡兩岸;漢水的淵遠流長,以致于不可以桴筏追溯其盡頭。 嫁娶興用的薪柴參差交錯,用刀把它們一一割下;美麗的女子即將出嫁,趕緊喂飽她的小馬。 漢水的廣闊無垠,以致于不可橫渡兩岸;漢水的淵遠流長,以致于不可以桴筏追溯其盡頭。 嫁娶興用的薪柴參差交錯,用刀把它們一一割下;美麗的女子即將出嫁,趕緊喂飽她的小馬。 漢水的廣闊無垠,以致于不可橫渡兩岸;漢水的淵遠流長,以致于不可以桴筏追溯其盡頭。 本詩描寫一位男子愛上一位江上往來的姑娘,但是追求失望,詩中充滿了深深地嘆息和徘徊瞻望。詩中反復以喬木不可休與江漢不可渡,比喻游女不可求,第二、三節又寫他的幻想,寄托著內心熱烈的向往,而面對不可得的現實,更增強了失望的無可奈何,尤其感人。 詩人眼中這類帶有情緒色彩的事物,又可以反過來加深詩人已有的情緒,使之更加強烈,從而形成由情到物,由物到情的往復循環,而產生物以情現,景以情生的審美移情效果。 詩人正是把主人公對意中人的一往情深通過反復的詠唱,通過心里暗示,不知不覺中注入到了景物中,注入到了讀者心里。反復誦讀這首詩,映入我們腦海的便是那一望無際的漢江江水,以及江上虛無縹緲的煙波,雖然心上人就在對岸,卻怎么也到達不了目的地,就在這種可望而不可得中,我們感受到主人公內心的騷動和壓抑,感受到詩人的情感流向,思緒徘徊。詩中的景物,喬木、江水、煙波、樵歌,都被注入了感情和思緒,并且帶著這種感情和思緒而搖曳動蕩,它們因感情的作用而意象化了,那滔滔的江水仿佛在訴說著哀怨的心曲,那裊裊的煙波仿佛凝聚著失落的目光,那深遠的樵歌仿佛吟唱著主人公綿綿不盡的愁思……我們仿佛感覺到整個天地都是如此的蒼茫和令人傷感,我們由此進入一個極美的藝術境界,在這種醇美的的境界中把自己也消融了。“景乃詩之媒,情乃情之胚,合而為詩,以數言而流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