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f0s99"></track><track id="f0s99"></track>
      <table id="f0s99"></table>
      <track id="f0s99"></track>
      <pre id="f0s99"><label id="f0s99"><menu id="f0s99"></menu></label></pre>
    1. ?

      當前位置: 首頁 > 古詩名文 > 高中古詩文 >

      《故龍圖閣學士滕公墓志銘》閱讀答案及翻譯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panayanon.com    發布時間:2018-11-12 16:32
      故龍圖閣學士滕公墓志銘
      蘇軾
      神宗初臨海內,厲精為治,旁求天下,以出異人,得英偉大度之士。滕公元發始見知于英祖,而未及用,書其姓名藏于禁中,帝以是知之。既見公,姿度雄爽,問天下所以治亂。不思而對曰:“治亂之道,如黑白東西,所以變色易位者,朋黨亂之也。”帝曰:“卿知君子小人之黨乎?”公曰:“君子無黨。譬之草木,綢繆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朝廷無朋黨,雖中主可以濟,不然,雖上圣不治。”帝太息曰:“天下名言也。”遂以右正言知制告諫院、開封府,拜御史中丞、翰林學士,且大用矣。
      而公性疏達不疑,在帝前論事,如家人父子,言無文飾,洞見肝鬲。帝知其誠盡,事無鉅細,人無親疏,輒以問公?;蛑幸菇凳衷t,使者旁午,公隨事解答,不自嫌外。而執政方立新法,天下洶洶,恐公有言而帝信之,故相與造事謗公。帝雖不疑,然亦出公于外。以翰林侍讀學士知鄆州,移定與青,留守南都,徙齊、鄧二州,用公之意蓋未衰也。而公之妻黨有犯法至大不道者,小人因是出力擠公,必欲殺之。帝知其無罪,落職,知池州,徙蔡,未行,改安州。既罷,入朝,未對。而左右不悅者,又中以飛語,士大夫為公危栗,公談笑自若,曰:“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憂哉!”乃上書自明,帝覽之,釋然,即以為湖州。
      方且復用,而帝升遐。公讀遺詔,僵仆頓絕。久之乃蘇,曰:“已矣,吾無所自盡矣。”今上即位,徙公為蘇、揚二州,除公龍圖閣直學士,復以為鄆州,徙真定、河東。治邊凜然,威行西北,號稱名將。而宦官為走馬者,誣公病不任職,詔徙許州。御史論公守邊奇偉之狀,詔復留河東,而公已老,蓋年七十有一矣。即力求淮南,上不得已,乃以龍圖閣學士知揚州,未至而薨。
      (選自《東坡全集》,有刪節)
      6.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姿度熊爽                   度:氣度
      B.雖中主可以濟               濟:成功
      C.又中以飛語                 中:內心
      D.治邊凜然                   凜:嚴厲
      7.下列對原文冇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神宗即位后,勵精圖治,在天下廣招奇才,滕元發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神宗召見。
      B.滕公以蔓草和松柏喻結黨小人和無黨君子,認為朝廷有朋黨,即使圣人也無法治理。
      C.滕公妻族有人犯大逆不道之罪,小人借機誹謗,皇帝知滕元發無罪,仍提拔重用他。
      D.滕公治理西北時很有威望,宦官卻誣陷他不稱職,御史向朝廷陳述了他守邊的實情。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治亂之道,如黑白東西,所以變色易位者,朋黨亂之也。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執政方立新法,天下洶洶,恐公有言而帝信之,故相與造事謗公。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滕公“性疏達不疑”在文章第二段中有哪些表現?請簡要概括。(4分)

      6.C
      7.C
      8.(1)天下太平和動亂的規律,就像黑和白、東和西,之所以(造成)黑白混淆、東西顛倒(的原因),是朋黨使它們錯亂。補充細則:4分,1句1分;特別注意“道”,“東西”,“所以”,“亂”的準確理解以及判斷句式,語句通順。
      8.(2)當時執政大臣剛剛制定新法,天下反對的聲勢很盛,(他們)擔心滕公對新法提出意見而皇帝采信他的話,所以一起捏造事實誹謗滕公。
      補充細則:4分,1句1分。特別注意“方”,“洶洶”,“有言”,“造事”的理解以及語句通順。
      9.在皇帝面前論事不掩飾,說的都是肺腑之言;面對流言中傷,談笑自若。(4分,每點2分)

      參考譯文:
      神宗皇帝即位之初,勵精圖治,搜求天下英杰,希望有奇異的人才應時而出,從而得到俊異偉岸雄才大略的士人。滕元發最初為英宗皇帝所知,可是沒有來得及重用,就把他的姓名記下存于宮中,因此神宗皇帝聽說過他。后來見到滕公,看滕公果然姿態氣度雄健而豪爽。神宗向滕公詢問天下太平和動亂的原因。滕公不加思索地回答說:“天下太平和動亂的規律,就像黑和白、東和西,之所以黑白混清、東西顛倒,是朋黨使它們錯亂。”神宗說:“你了解君子小人如何結黨嗎?”滕公說:“君子不結黨,就像草木一樣,緊密纏繞互相攀附的一定是蔓草,不是松柏。朝廷如果沒有朋黨,就是中等智慮的君主也可以治理好,不然的話,就是非常圣明的君主也治理不好。”神宗嘆息說:“真是至理名言啊。”隨后以右正言之職知制誥、知諫院、任開封府知府,又拜為御史中丞、翰林學士,神宗準備重用他。
      滕公性格疏放豁達,從無疑心。在皇帝面前議論大事,就如同對自家之人,父子之間一樣,說話毫不掩飾,像是能直看到他的心肝肺腑。神宗了解他的赤誠,事不分大小,人不分親疏,都向滕公征詢。有時半夜降下親筆詔書,使者來回傳遞,勝公隨事解答,從不假意謙遜。當時執政大臣(王安石)剛剛制定新法,天下反對的聲勢很盛,他們擔心滕公對新法提出意見而皇帝采信他的話,所以一起捏造事實誹謗滕公。神宗雖然不相信這些謠言,但還是讓滕公離開朝廷去外地任職。以翰林侍讀學士任鄆州知州,又改任定州和青州知州,接著留守南京,后又任齊州和鄧州的知州??梢娚褡诨实壑赜秒南敕ú]有衰減。此時滕公妻族中有人犯了大逆不道的重罪,朝中的小人們就利用這件事極力地排擠滕公,一定要達到剪除滕公的目的。神宗知道滕公并沒有罪過,只是降了他的職,讓他任池州知州。后改 任蔡州知州,還沒赴任,又改任安州知州。滕公遭罷黜,入朝辭行,沒有見到天子。而天子左右那些嫉恨滕公的人又用流言蜚語中傷他,士大夫都為滕公的安危擔心,滕公卻談笑自如,說道:“上天知道我正直,天子知道我忠誠,我怕什么 呢!”于是上書為自己辯解,神宗看了之后,心知滕公之冤,隨即命他任潮州知州。
      就在準備重新任用他的時候,神宗皇帝去世了,滕公讀了神宗的遺詔,仆倒在地上昏死過去。很久才蘇醒過來,說:“完了,我沒有向朝廷盡忠的機會了。”當今皇帝即位,改命滕公任蘇、揚兩州知州。加龍圖閣直學士,又命他為鄆州知州,調任真定府知府和河東路帥臣。滕公治理邊鎮十分嚴厲,威嚴驚西北,被當時士民稱為名將。有一個任走馬承受的宦官,誣告滕公有病不能勝任職守,朝廷下詔遷滕公任許州知州。御史臺上疏說明滕公鎮守邊關威鎮一方的實情,朝廷便下詔讓他繼續留在河東。這時,滕公年事已高,有七十一歲了。他極力請求到淮南去,哲宗不便勉強,就讓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任揚州知州,滕公還未到任就去世了。


      文章標簽:




      相關閱讀

      “范純仁字堯夫,始出仕,知襄城縣”閱讀答案及原
      歐陽修《答吳充秀才書》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蘇洵《上歐陽內翰第一書》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閱讀答案及翻譯
      《后漢書·虞延傳》“虞延少為亭長”閱讀答案及原文
      “闊里吉思,性勇毅”閱讀答案及翻譯

      有幫助
      (0)
      ------分隔線----------------------------
      ? 久久一二三区波多野结衣无码
        <track id="f0s99"></track><track id="f0s99"></track>
        <table id="f0s99"></table>
        <track id="f0s99"></track>
        <pre id="f0s99"><label id="f0s99"><menu id="f0s99"></menu></label></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