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基 幾處漁村欸乃歌①,輕煙染就萬峰螺②。 烏篷搖入瀟湘路③,才信春江是綠波。 注釋 ①欸乃:搖櫓聲。欸乃歌,形容櫓聲好聽或漁人唱歌配合櫓聲。 ②螺:古代婦女的一種發髻,形似螺殼,稱為螺髻。古詩詞中常用以比喻峰巒的形狀。萬峰螺:萬峰如青螺。劉禹錫《望洞庭》詩中有“白銀盤里一青螺”句。 ③烏篷:一種黑篷小船。瀟湘:湘江的別稱。也指湘江中游與瀟水會合后的一段江流。 作者 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東洲。晚清書法家、詩人。湖南道州(今道縣)人,字子貞,號東洲居士,晚號暖叟,一作猿臂翁。 賞析 這首詩描繪出一幅絕妙的南國春江行舟圖。首句寫沿江漁村的情景。詩人泛舟江上,但見沿岸漁村處處,江面漁舟點點,漁民們一邊趁著春江水暖駕船捕魚,一邊隨著櫓聲的節奏唱著歡快瀏亮的漁歌。這句詩仿佛一幅有聲的畫,起始就給全詩帶來盎然春意和蓬勃生氣。“欸乃歌”三字,還使人聯想到春汛來臨時江面春水盈盈的景象。句中“ 幾處”與下句中的“萬峰”一樣,皆是泛指之詞。 下句寫沿岸山色之美。春江兩岸,連綿不斷的山巒形如青螺,從江面騰起的漠漠輕煙在無數峰巒間繚繞,更使山色顯得青翠欲滴,仿佛這動人的青綠是被輕煙點染而成的一般。“染就”二字,移情入景,化靜為動,更加顯露出詩人眼見沿江萬山疊翠時的喜悅之情。這兩句詩,寫出春江兩岸環境的清幽,春色的宜人,對末兩句詩直接描寫春江起著陪襯作用。末尾兩句緊扣詩題,贊美了春江水色的碧綠可愛。 詩人乘著一只烏篷小船,徐徐駛入瀟湘一帶江面,這一帶江水格外清澈澄凈,平靜如畫,烏篷船在綠盈盈的春水上滑行,仿佛貼在一面綠色透明的玻璃鏡上一樣。此時此刻,詩人身臨這“翠色隨人欲上船”的境界,不由得聯想起南朝文人江淹《別賦》中贊美江南春色的名句:“春草碧色,春水綠波”,方才相信前人果然所言不虛。“才信” 二字,表達出詩人親身感受到春江水色之美以后陶然欲醉、贊賞不已的心情。這首詩以清新自然、音韻和諧的語言描繪出春天的南國嫵媚動人的山水,宛如一幅以青綠為底色的秀色可餐的風景畫,漁村、青山、烏篷、綠波,層次清晰而又渾然一體,互相映襯,詩人對南國錦繡河山的熱愛之情,更是充溢于畫面之中,構成了優美動人的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