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即看燕子入山扉,豈有黃鸝歷翠微。 短短桃花臨水岸,輕輕柳絮點人衣。 春來準擬開懷久,老去親知見面稀。 他日一杯強難進,重嗟筋力故山違。 14.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開篇“燕子入山扉”“黃鸝歷翠微”是實寫,寫出了春日的明媚與歡快。 B. 詩人精心錘字煉句,“短短”“輕輕”疊字運用,狀物傳神,意趣盎然。 C. 頸聯情感陡轉起伏,上句歡快之情溢于言表,下句的落寞之意無從排解。 D. 整首詩中春意貫穿始終,構思縝密,層次井然,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15. 尾聯中詩人為什么說“他日一杯強難進”?他“重嗟”的又是什么? 【答案】 14. A 15. 第一問:詩人原想,春天來了,盼望已久的對景暢飲可以如愿了;但人已老,親朋知己又見面稀少,難返故里,思歸不歸,憂嘆憂思難以暢飲。第二問:①一嗟人老力衰;②二嗟客中逢春久別故山,不是盡歡縱飲之日。 【解析】 【分析】 【14題詳解】 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參看注釋,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本題中,A項,“即看燕子入山扉,豈有黃鸝歷翠微”意思是,看到燕子飛進了山中,哪里有黃鸝看到山腰春色的經歷。詩中“豈有”是豈不有、將有之意,“黃鸝歷翠微”是由前一句引發的想象,選項“實寫”錯誤。故選A。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同時考查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分析作者創作背景可知,杜甫的《十二月一日三首》是他在永泰元年冬流寓云安時所寫,被清杜詩專家盧世 譽為“七律之神境”。由于在嚴武幕府時與少年同僚們“分曹失異同”,以及自己“懶性從來水竹居”的愛好,杜甫終于在永泰元年初離開上峰兼老友的嚴武,歸休草堂;又由于因此而產生的與嚴武的隔膜,他改變了在浣花溪常住的打算,來到了云安,其時已是秋天了,不幸肺病發作,秋冬二季都在旅寓所養病。忽然“邛、劍州牙將各舉兵討旰,蜀中大亂”,因此他計劃下峽,以避禍亂,進而返回長安。就在這樣的境遇中,杜甫于此年十二月一日一氣呵成寫下了這組膾炙人口的連章律詩。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寫快降臨的春意。整首詩前四句寫景,詩人料想來日,逆道春色,恍若身臨;后四句抒懷,深味漸老逢春而又惋嘆自身之老境。分析可知,“老去親知見面稀”意思是,人已老邁,親朋好友難以見面,故鄉難回,所以連對景暢飲都沒有心緒了。“重嗟筋力故山違”,作者久違故鄉,不能盡情歡飲,才有嗟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