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①。 暑退九霄②凈,秋澄③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④。 能變人間世,倚然是玉京⑤。 【注】①寰瀛:天下;全世界。②九霄:天空的最高處,比喻極高或極遠的地方。③秋澄:秋日天空清澈明亮。④晶英:耀人的光芒。⑤翛(xiao)然:無拘無束貌;玉京:原指天外仙境,這里指月亮。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r /> A.本詩題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點明其內容主要是描繪八月十五日欣賞中秋夜月的美景。 B.首聯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描寫上天用中秋的皎潔月光浣洗整個塵世,形象而生動。 C.頷聯兩句,點出了酷暑初退,涼秋即至;九霄清凈,萬景澄明,意象獨特,意境非常開闊。 D.頸聯以星辰反襯月光,“讓”字如神來之筆,點出明月光彩非星辰可比,使星辰甘心相讓。 15.本詩尾聯與蘇軾《題西林壁》詩的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均蘊含哲理,但蘊含的哲理及表現手法并不相同。請結合有關詩句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4.D 15.本詩尾聯二句:字面意思是經常變換的是人間,而月亮永遠悠閑從容!作者從對月光的描寫與感受生發開去,通過對比手法,閘發了宇宙、自然永恒存在,面人類的社會生活變化不息的道理。 《題西林壁》后二句:表面是說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反向切入,即景說理: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解析】 14.D.“頸聯以星辰反襯月光”的表述不夠準確,正確的表述是“頸聯以星辰襯托月光”。星辰并非沒有光彩,只是與月光的光彩相比,要遜色得多,這種襯托是正面襯托而非反襯。 故答案為:D 15.本詩尾聯“能變人間世,翛然是玉京”,意思是經常變換的是人間,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詩歌前三聯主要描繪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賞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尾聯由天上想到人間,對比之中似寓感慨。人間塵世變遷往復不斷,然而天上玉京依然是這般閑適從容。通過對比手法,闡發了宇宙、自然永恒存在,而人類的社會生活變化不息的道理。 而蘇軾的《題西林壁》后二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意思是,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寫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從而反向切入,闡發哲理: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