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孤山寺下水侵門,每到先看醉墨痕。 楚相未亡談笑是,中郎不見典刑存①. 君先去踏塵埃陌,我亦來尋桑束村②. 回首西湖真一夢,灰心霜鬢更休論③. [注]①中郎:指蔡邕?!逗鬂h書·孔融傳》:“與蔡邕素善。邕卒后,有虎賁士貌類于邕。融每酒酣,引與同坐,曰:“雖無老成人,且有典刑(指容貌像蔡邕)。'”②桑棗村,密州產桑棗的地區,蘇軾時任密州知州。 ③灰心霜鬢:出自唐代裴度《洛書即事》“灰心緣忍事,霜鬢為論兵”。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歌開篇回憶在杭州時與友人游覽作詩的情景,為下文的抒情蓄勢。 B.詩人借蔡中郎比呂穆仲,把思念之情寄托在跟他容貌相似的人身上。 C.詩人在信中與友人商約,準備各奔前程,去尋求閑適隱逸的生活。 D.詩歌善于運用典故,語言典雅而含蓄,貼切有內涵,增強了表現力。 15.詩歌尾聯意蘊豐富,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4.(3分)C(“尋求閑適隱逸的生活”不恰當,詩人時任密州知州。) 15.(6分)①想起當年與友人同在西湖的場景如同一夢,更不要說灰心霜鬢了。②“回首”“夢”表達了詩人對二人際遇變遷的感慨。③“灰心霜鬢”化用前人詩句,表達了對仕途和國事的憂思。 (共6分,每點2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