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姚合 身外無徭役,開門百事閑。 倚松聽唳鶴,策杖望秋山。 萍任連池綠,苔從匝地斑。 料無車馬客,何必掃柴關。 注:①姚合是玄宗時宰相姚崇的曾孫。歷官武功主簿、富平尉、萬年尉。寶應中,除監察御史,遷戶部員外郎。出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拜刑部郎中,遷戶部郎中、諫議大夫、給事中。 (1)詩的中間兩聯是如何寫環境的清幽的?(5分)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作答時,先要概括中間兩聯的內容判斷出表現手法,再結合詩句進行分析。 答案:①主要運用了以動襯靜、動情結合的表現手法。(2分)②頷聯的“鶴唳”,襯托出松林的幽靜;詩中的秋山、萍綠、青苔,寫靜態的景物,更是環境幽靜的體現。(3分)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內容分析。(6分)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思想感情,能力層級為D級。對作者思想情感的鑒賞要聯系整首詩歌,特別要注意這首詩首聯和尾聯所提供的信息。 答案:①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和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②首聯寫沒有徭役的煩擾,實則突出表達作者對統治者盤剝百姓的厭惡之情。(2分)③尾聯“料無車馬客”寫沒有人事官場往來,其實是對官場生活的憎惡。同時也寫出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喜愛。(2分) 二 (1)詩中的“閑”體現在哪些地方?(4分) (2)姚合的詩追求“靜趣”,請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聽鶴唳,(1分);望秋山,(1分);賞綠萍,(1分);看青苔,(1分)。 (2)環境幽靜:聽鶴唳和望秋山,動靜結合,以動襯靜;滿池的綠萍,斑斑點點的青苔,靜態的景物,更是環境幽靜的體現。(2分) 心境清靜:沒有徭役的煩擾,清閑;“料無車馬客”沒有人事官場往來,心里清凈。環境清靜是心靈清靜的折射,對“靜趣”的追求,表現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喜愛。(2分) 注:兩個方面各2分,意思對即可。 附十首詩 身外無徭役,開門百事閑。倚松聽唳鶴,策杖望秋山。 萍任連池綠,苔從匝地斑。料無車馬客,何必掃柴關。 閑臥銷長日,親朋笑我疏。詩篇隨分有,人事度年無。 情性僻難改,愁懷酒為除。誰能思此計,空備滿床書。 白日逍遙過,看山復繞池。展書尋古事,翻卷改新詩。 賒酒風前酌,留僧竹里棋。同人笑相問,羨我足閑時。 好景時牽目,茅齋興有馀。遠山經雨后,庭樹得秋初。 道侶憐栽藥,高人笑養魚。優游隨本性,甘被棄慵疏。 永日廚煙絕,何曾暫廢吟。閑時隨思緝,小酒恣情斟。 看月嫌松密,垂綸愛水深。世間多少事,無事可關心。 一生能幾日,愁恨也無端。遇酒酕醄飲,逢花爛熳看。 青云非失路,白發未相干。以此多攜解,將心但自寬。 萬事徒紛擾,難關枕上身。朗吟銷白日,沈醉度青春。 演步憐山近,閑眠厭客頻。市朝曾不到,長免滿衣塵。 野性多疏惰,幽棲更稱情。獨行看影笑,閑坐弄琴聲。 懶拜腰肢硬,慵趨禮樂生。業文隨日遣,不是為求名。 生計甘寥落,高名愧自由。慣無身外事,不信世間愁。 好酒盈杯酌,閑詩任筆酬。涼風從入戶,云水更宜秋。 拙直難和洽,從人笑掩關。不能行戶外,寧解走塵間。 被酒長酣思,無愁可上顏。何言歸去事,著處是青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