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代文閱讀 (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在信息世界經濟建設高速發展的時代,多門類的舞臺藝術形式不斷涌現,中國戲曲獨領風騷的格局受到沖擊,戲曲創新往往只注意外表形式上的變化……借鑒吸收其他藝術特長無可厚非,但時下戲曲舞臺“三輪車踩上舞臺”“放一段電影表現天上仙境”“真雨真雪直接呈現”等手法卻時有出現,甚至“整臺戲曲以交響樂取代鑼鼓經”也不乏其人。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戲曲舞臺上的一支“云肘”、一套“馬舞”、一趟“走邊”、一組“起霸”,直至“急急風”“慢長錘”“四擊頭”等戲曲音樂中的鑼鼓經,乃是戲曲從業者們千百年來嘔心瀝血,把人類生活實踐經過長期的藝術提煉,才創造出的戲曲本體精華——寫意性虛擬特點。無論是歷史題材還是現代新劇,“大制作拼設備”“戲不夠景來湊”“投入三千萬演出僅三場”等急功近利現象也不在少數,而戲曲應有的內在本體優勢卻日漸淡化。戲不像戲、曲不像曲,戲曲藝術所具有的獨到的內在韻律不知何處,老戲迷漸漸遠離,新觀眾難以進門。 中國戲曲有別于話劇、歌劇、音樂劇等廣義的舞臺戲劇,中國戲曲回歸本體是一個長期困擾戲曲改革的重要問題。著名藝術大師梅蘭芳論戲曲改革時提出“移步不換形”,正是強調了戲曲本體的重要性?!肚锝分械睦萧构殖忠桓瑯?,既能表現大風大浪,又能反映潺潺流水;《三岔口》滿臺燈光下的激烈對打,表現的卻是伸手不見五指,令人驚嘆;《霸王別姬》中的虞姬用擂鼓舞劍的戲曲形式、配以一段京劇“夜深沉”音樂曲牌,卻表現出十萬大軍背水一戰前的微妙心態。戲曲的程式、肢體的表現、獨特的韻味、優美的旋律,正是中國戲曲有別于其他舞臺藝術所呈現出來的獨到的本體優勢,也正是國外藝術家對中國戲曲的表演體系拍案叫絕之處。 著名戲曲導演、戲曲理論家阿甲曾就戲曲的本體屬性作出過四點歸納:“戲曲是以唱、做、念、打等表演手段為基礎;戲曲是程式化的舞臺藝術;戲曲是運用虛擬手段,虛實結合的舞臺藝術;戲曲是以表演直接與觀眾打交道的舞臺藝術。” 一個事物的興衰是由其內在運動規律決定的。著名戲劇評論家張庚在《戲曲藝術論》中曾談到:“我們說改革,決不應把傳統拋一邊另起爐灶,而是堅持在傳統的基礎上出新。要尊重戲曲的基本形式、基本特點和基本規律。要保存和發揚戲曲傳統中的精華,同時又要不斷創造出表現新生活內容的新技巧、新程式,使戲曲成為新時代的新藝術。”戲曲發展有其內在的運動軌跡,更具有屬于中國戲曲本質的“行為規范”。戲曲創新需要發展,戲曲藝術呼喚回歸本體,戲曲舞臺更需要沒有添加防腐劑的屬于中國戲曲元素的“綠色食品”。 戲曲界有句俗話:“十年磨一戲” ,這充分反映創作高質量戲曲作品的艱難性。一部戲曲新劇目的推出,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中國戲曲在發展中回歸本體,卻是當今戲曲藝術不可或缺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近年來戲曲發展的探索實踐中,堅持和把握戲曲本體元素的昆曲《牡丹亭》,既賦予了戲曲藝術新的面貌,又具有一種“似曾相識燕歸來”的中國戲曲獨有的傳統審美感…… 一部傳統的歷史題材戲,從梅蘭芳的京劇《游園驚夢》,到今天的青春版《牡丹亭》,再到廳堂版直至實景園林版《牡丹亭》,水袖飛舞間,意蘊六百載。讓人鼓掌驚嘆的不只是其委婉綺麗的舞臺藝術風格,更源自這部昆劇堅持戲曲本體元素而煥發出的旺盛不竭的生命力。 面對多元化藝術的沖擊,戲曲發展真可謂道路坎坷、步履艱辛。亦真亦幻、亦虛亦實,成功否?失敗焉?經過一千多年不斷發展的中國戲曲之所以有今天,也并非一日之功。當今國家推出一系列繁榮文藝舞臺的鼓勵政策,各地方戲曲領域仍有一大批苦苦求索戲曲發展的人們,中國戲曲要在發展中回歸,在回歸中發展,得益于這些不斷追求“戲曲夢”的人們。 (摘編自韻聲《戲曲改革重在本體創作》) 材料二: 京劇以程式化的表演為主要的藝術特點,布景簡潔樸素,幾乎所有的調度都是由演員的表演來完成的。電影《霸王別姬》里有那么一種說法:“走七步才是楚霸王,走五步,那不成黃天霸了吧?”傳統京劇對程式化表演的注重可見一斑,什么都是規定好的,包括步法、身法、唱法、表情……而在現代京劇《赤壁》中,這種程式化表演的痕跡卻被大大削弱了,演員的身法雖然也在,但是更多的是和劇情、節奏一起展開的,而不是像傳統京劇一樣,是演員展示個人表演水平的一種手段了。而且,演員是有明確的舞臺調度的,支點運用、大場面的排演,都融入了現代戲劇的元素,使得京劇成為了另一種意義上的“中國版音樂劇”。 在戲曲的處理原則上,是運用了寫意的處理原則的。比如說,《草船借箭》一出,舞臺上沒有船,也沒有草人,只有一個人象征性地拿著一個漿。而現代京劇中不僅有由演員扮演的草人、還有箭、還有船。于是我們可以說,《赤壁》中寫實的元素大大增強。我們在整出戲里,不僅僅看到了城墻、船等實景,還看到了對于像火、水、箭等這樣的元素的運用。 同時,感謝現代科技帶來的便利,燈光、布景、道具、演員人數、舞臺大小、服裝、音樂等元素被大大的增強和拓寬了,觀眾看戲不僅僅看演員了,還看景、還感受氣氛和節奏,感受整個故事的走向,聽著音樂的運用……戲劇綜合性的元素大大增強。 但總的來說,現代京劇的改革是有其必然性在里面的,一個是科技的發展,許多想法都可以實踐出來了,沒有必要只在演員的表演上細摳了。另一方面是現代觀眾的審美情趣的變化,導致了傳統的戲曲模式在某種程度上不再為觀眾所接受,那么改革也是必然的了。然而不管怎么說,戲曲藝術的核心仍然是表演的藝術。 (摘編自《傳統京劇<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和現代京劇<赤壁>的對比》)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三輪車踩上舞臺”等手法違背了中國戲曲注重寫意性虛擬和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原則。 B.戲曲改革中“大制作拼設備”“戲不夠景來湊”“投入三千萬演出僅三場”影響戲曲長遠發展。 C.現代京劇《赤壁》中演員的身法雖然是展示個人表演水平的手段,但已不是單純程式化的表演。 D.中國戲曲舞臺需要“綠色食品”,是指在遵循傳統的基礎上創新,保持戲曲傳統的精華和規范。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戲曲音樂中的“云肘”“馬舞”“走邊”等鑼鼓經是經過長期藝術提煉的戲曲本體精華,具有獨到的內在韻律。 B. 著名戲曲理論家阿甲就戲曲本體屬性做出的歸納表明:綜合性、程式化、虛擬性和直觀性是中國戲曲的重要特點。 C.《牡丹亭》傳承六百載,實現從傳統歷史題材戲劇到實景園林版的華麗轉身,主要是因為堅持中國戲曲本體元素。 D.戲曲改革要運用現代科技以增加戲劇的寫實感、氛圍感,讓觀眾更好融入其中,這并不違背戲曲寫意性虛擬特點。 3.下列選項,最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 A.我以為舊戲的改革是可能的。像舊戲那種特殊的表演形式,利而用之,自有種種的方法。(歐陽予倩) B.我們以為彈性較少的戲,既已有高度的藝術組織,就不必勉強加入新的東西,扯碎它的完整;而且,我們若能作深入的研究,我們就能利用它原有的豐富的技巧,推陳出新。(老舍) C.舊戲能改,不過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原理……若把原理都改掉,那就不是原物了。(齊如山) D.新版《霸王別姬》中將傳統楚霸王勾的白臉改成紅臉,將一支黑纓馬鞭表示的烏騅改成真馬。 4.在對待戲曲改革的態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不同?(4分) 5.如何推動中國戲曲“在發展中回歸,在回歸中發展”?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仲尼之將喪 馮至 仲尼自從春天去了以后,意味的闌珊,情緒的蕭索,更甚于前年西狩獲麟、《春秋》絕筆的時候了。那時他滿心滿意地想,世態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寫到這里也盡夠了。天啊!你總還可以多給我幾年的生命吧;我要努力在我這未來的幾年以內,把我們先哲傳下來的一本《易經》整理一番;把我的哲學思想都借著這部古書表現出來,留給我的弟子們——咳,他們真是可憐,像是船沒有舵,荒野濃霧中沒有指南車呀。哪知到了現在,轉瞬間就快要兩年了,《易經》,一點兒沒有著手;《春秋》,也有刻在竹板兒上的,也有涂在一卷一卷的樹皮上的,錯錯亂亂地在他的房里堆積著,向來不曾有過一個人來過問。就是那張古琴,伴著他流浪他鄉,十四年總在身邊的,現在掛在壁上,不但著了許多灰塵,并且結上許多蜘蛛網了。他每每在黃昏時節,倚著窗子望落日,領略著自然間的音樂,正在忘機物我、融會一切之際,房子里便會發出來一種蒼茫的音調,使他回轉頭來,目光懶懶地落在那張琴上,他這般傷感地自語,不知說了多少次了: ——當年從我困于陳蔡的故人們,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遠方,只剩下這張琴,寂寞無語的琴…… 二十年前,奔走齊魯之間,追慕著古代的風光,正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實現在這亂世上最熱衷的時期。一天獨自一個人登上泰山的高峰,澄滓太清,齊魯俱磅礴于茫茫大氣之內,自己不覺得胸懷高朗: ——啊,當初登上東山,覺得魯小,現在立在泰山頂,天下并不大呀! 現在呢,泰山依舊是那樣嵯峨,可是舊日的氣概一點也沒有了,耳邊只是纏繞著一個樵夫的哭聲,凄凄婉婉地。心里忽地一片蒼涼,宇宙都似乎冰化了一般,一個久已消逝了的泰山樵夫的影子,有如白衣的神顯現在黑漆的夜色中,又回到他的意念之內了。 ——樵夫啊,你是世間的至圣!當我們在泰山的幽徑里相遇時,你哭得是恁般地苦悶,巖石為之墮淚,鳥獸為之驚心。我這愚蠢的人啊,我那時不但不能領會,還要問你為什么哭。樵夫啊,你說,你自傷,所以這般哀泣……茫茫天空,恢恢地輪……萬物的無著無落,是這樣銳敏地感動了你……你深入了人生的真髓、宇宙的奧秘;我直到今日,才能了解你! 他的頭腦?;?,目光放出許多火花——泰山也似乎旋動起來,地在震動,遠方的河水在沸騰……他顫著…… ——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 杖,被擲在一邊,頹然坐在階上了。兩手托著頤。 ——賜呀,你來了?來得怎么這么晚呢? 他遠遠望見一個衣冠齊楚的人,漸漸辨別了知道是子貢以后,慈母見了遠方歸來的游子一般,兩目射出消逝了的舊日的光芒,迎上去,緊緊地握著子貢的手。 ——賜呀,你來得怎么這么晚呢! ——先生…… ——賜呀,你看這座泰山呀。你說它有時要崩頹嗎? ——先生…… ——寂寞呀……賜,你日日錙銖為利,你好久不到我這里來了…… 子貢本來是因為貨殖的事,由這里經過,順便看看先生,并且想問一問他近來對于政治上的意見。哪知出乎意料,先生說出這樣悲痛的話,是他從來沒有聽過的。 ——先生,可是病…… ——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個夢???,這樣的夢也不止一次了。你說,前面的泰山,有崩墮的那一天嗎? ——先生,夢是無憑的;泰山是不會崩頹,如同哲人永不隕亡一樣…… ——賜呀…… 仲尼皺紋消瘦的頰上,綴了兩顆綠豆大的淚珠了。 子貢慢慢地扶著先生又坐在臺階上,這時候太陽轉到南方,被幾片浮云遮護著。子貢站立在先生的身旁。等到浮云散開了以后,一只雄雞高踞在樹巔,叫起來了。 ——賜呀,這是什么在叫?仲尼低著頭。一切都在白晝的夢里迷迷蒙蒙的。 ——先生,是一只雄雞。 ——啊,一只羽毛燦麗的雄雞呀!他抬起頭,對著那只雞望了許久。假如仲由還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下來,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來供我的饈饌??蓱z他金星隨著太陽一般,傍著我車塵勞碌于衛楚陳蔡的路上,一日不曾離開過我;同我一塊兒受著隱士們的嘲笑、路人們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終于很慘怛地死了! 我抱著我的理想,流離顛沛,一十四年——衛呀,楚呀,陳呀,……沒有一個地方能夠用我一天,種種魔鬼的力恐嚇著我,諷刺著我,壓迫著我,四海之大,沒有一個地方容我的身軀,終于不能不懷著惆悵回到我這兒時的故鄉。故鄉真是荒涼呵,鄉音入在耳里,淚便落在襟前了。沒有一個人不說我是陌生人,沒有一個人對我不懷著一些異殊的意味。兒時的門巷變成一片瓦礫,生遍了鬼棘向我苦笑。防山側父母的墳塋已經被人踏平。我哪里還有讀易奏瑟的心情呢。 我為什么回到這個故鄉來呢?我早就應該……我為什么不死在匡人手里?為什么不死在陳蔡人的手里?那時候的死,是怎樣地光榮! 怎樣地可以自傲! 那個時候,有顏回在我身邊,仲由在我身邊,百十個弟子在我面前,在弦誦聲中死去,韻調是怎樣地悠揚,怎樣地美麗呀! 現在,不肯“先我死”的顏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個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時候。 仲尼一氣說盡了多少天積蓄著的抑郁,兩目像著了瘋狂,兩手按胸,不住地咳喘,淤塞著,再也說不下去了。子貢想用旁的話路岔開,卻找不出適當的詞句。 仲尼依然坐在門前。他怕走進房內,同怕陰森的墳墓一樣。遠遠近近,靜悄悄使人聽到萬籟中極細微的呼吸…… 正是傍午的時分。 泰山的余脈,又蒙上一層薄薄的云靄了。 (有刪減)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春光已逝,目睹沾滿灰塵,結上蛛網的古琴,以及未能完成的著述,孔子意味闌珊,情緒低落。 B.樵夫在很大程度上與孔子形象相通,這一形象的設置可以讓孔子在抒發自己的情感時更有依托。 C.子貢的形象與仲由的形象互為映襯,同時和孔子形成鮮明對比,襯托出孔子對理想的執著堅持。 D.小說回憶與現實交織,如困于陳蔡,流離楚衛等回憶性片段,讓讀者更好地感受人物內心世界。 7.下列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賜,你日日錙銖為利”流露了內心對子貢的不滿,暗示子貢的追求與孔子的思想背道而馳。 B.文中畫橫線的兩處文字內容相同,語氣不同,前者表現對子貢到來的期盼,后者則有埋怨之意。 C.“子貢想用旁的話路岔開,卻找不出適當的詞句”,說明子貢不了解孔子心情驟變的真正原因。 D.高踞樹巔的雄雞喚起了孔子對子路的回憶,他為其命運悲嘆,卻又為其殺害生靈的行為而痛心。 8.馮至創造了“‘抒情詩’的歷史小說”,請結合文本分析這一特點。(4分) 9.結合文本和你對孔子的了解,分析小說中反復出現的“泰山”意象的深刻意蘊。(6分) |